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成果 » 正文
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取得新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13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次数:15
核心提示:保障深埋、软岩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安全本报讯(记者郭妍)10月10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宋战平
 保障深埋、软岩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安全

 

本报讯 (记者 郭妍)10月10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宋战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在隧道工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恒阻吸能锚杆,可显著提升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大变形的控制能力,为保障深埋、软岩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隧道工程领域顶级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发表。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大变形灾害是长期以来制约地下工程安全建设与高效施工的世界性难题。传统支护体系因变形能力不足,易导致支护结构失效、工期延误等。

针对这一问题,宋战平团队历经多年科技攻关,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恒阻吸能锚杆。

新型锚杆最大变形量可达0.5米,能够有效吸收和耗散围岩变形能量,为应对软岩隧道可能出现的“米级”大变形挑战提供了技术保障。

该成果的发表,不仅彰显了我国科研团队在隧道工程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深厚积累,也为国际隧道大变形控制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宋战平介绍,为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团队与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将新型恒阻吸能锚杆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该技术展现出优异的工程适用性和可靠性。基于此形成的“高地应力富水大变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凭借其显著的技术创新性、经济社会效益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荣获2024年度中国铁建股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团队正在研究形成隧道大变形控制成套技术体系,并积极推动其在更大范围的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更好地服务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宋战平团队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将中国隧道工程的先进标准、创新技术与丰富经验带出国门,在解决当地工程难题、提升建设水平的同时,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推广与应用贡献了力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