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新企业 » 正文
陕西国企科技实力整体跃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0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次数:376
核心提示:延长石油集团和陕煤集团为代表的陕西国企科技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展示了陕西在能源化工领域的科技实力。
 狠抓科技创新助力稳增长
 

位于榆林榆横工业园区的合成气一步制高碳醇万吨级工业试验装置
 


工人检修粉煤回转热解试验设备
 

 

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实现合成气一步制高碳醇,降低高碳醇生产成本和进口依赖度;煤热解后,生成油气和提质煤,将煤炭“吃干榨净”……四季度以来,以延长石油集团和陕煤集团为代表的陕西国企科技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展示了陕西在能源化工领域的科技实力。

技术突破捷报频传,折射出陕西国企科技实力的整体跃升。在国企国资改革攻坚中,我省坚持将企业研发投入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建立企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各种形式合作,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动能。

校(院)企合作产学共赢

科研成果从《科学》论文走向工业试验

3年时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取得的“合成气高选择性转化制低碳烯烃”OX-ZEO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2016年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当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从《科学》论文走向工业试验。

9月15日,延长石油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实施的千吨级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中试项目一次试车成功,其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各项指标均超过设计值。

长期以来,延长石油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累计实施探索性项目34个、中试及产业化项目8个、工业示范项目6个,树立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功典范。

“探索,意味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延长石油集团董事长杨悦说,一方面,只要科研人员有好的想法、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延长石油集团就设立课题支持;另一方面,如果科研人员围绕企业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企业便从前端基础研究开始立项,加快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乃至最后工业化示范和产业化的步伐。

杨悦表示,延长石油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合作模式已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目前,他们在与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合作过程中,也推广了这一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为发挥科研院所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我省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通过专利合作、专利购买等市场化手段进行集成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我省科教资源富集,强化科教资源与省属企业的高度融合是催生新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建立紧盯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科研攻关方向,实现科教机构与省属企业的共建、共享、共赢,强化科研人员和科技人员的交流力度,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研发投入刚性增长

煤炭热解规模化发展,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没花国家一分钱,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1月26日,“低阶粉煤回转热解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一位专家充分肯定了陕煤神木天元公司和华陆工程科技公司携手攻关取得的重要成果。

从实验室到市场,粉煤回转热解成套技术走过了8年时间。早在2011年,“低阶粉煤分质利用技术研发项目”就已立项;2012年,“5万吨/年低阶粉煤回转热解制取无烟煤工艺技术研究项目”启动;2014年,“60万吨/年工业化示范装置”被陕煤集团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陕煤神木天元公司董事长毛世强见证了项目从无到有,并推动粉煤回转热解技术攻克设备放大、管道堵塞、油水分离等难题,为煤炭热解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粉煤回转热解技术主产品煤焦油是深加工制取轻质化燃料、新型碳材料及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优质原料,热解煤气是制取LNG、LPG和化工利用的原料。”毛世强对粉煤回转热解技术工业化充满信心,在60万吨/年工业化示范装置建成运行的基础上,企业正在推进实施660万吨/年粉煤资源洁净化分质利用示范项目。

技术突破离不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陕煤集团规定,集团研发投入不得低于营业收入的2.3%,机械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企业,不得低于5%。截至目前,陕煤集团科技投入资金达50多亿元。

我省坚持将企业研发投入纳入经营业绩考核,研发费用视同利润考核,建立企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制定《省属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评价考核奖励办法》,全面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产业研究。

根据《陕西省深入实施国企国资改革攻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确定的目标,我省将建成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在2018年竞争类企业技术投入比率达到全国国有企业平均值的基础上,2019年达到良好值,2020年达到优秀值。

人才队伍汇智聚力

柔性引才“借智”,岗位一线“练兵”

“新型涂料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应用于重度腐蚀的恶劣环境,对于保障海洋工程装备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10月22日,陕煤集团技术研究院石墨烯重防腐涂料项目带头人黄飞告诉记者,项目年内产能规模可达1000吨/年。

黄飞并非陕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正式职工,他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针对具体科研项目临时选聘科研人才,赋予其一定的技术路线选择权、经费使用权和用人支配权,人才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拿到应得的高额薪酬后即离开。这是陕煤集团技术研究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开展技术攻关的新尝试。

今年3月,省国资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对于市场稀缺且企业急需的科研人才,可采用协议工资制,根据业绩合同实现动态管理。

国企搞创新不仅要柔性引才“借智”,还要在岗位一线锤炼科技人才。李万飞是陕煤神木天元公司基建工程中心工艺室主任,大学毕业后他就进入企业,先后参与了50万吨/年中温煤焦油轻质化、2.2万吨/年精酚、粉煤分质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在长期实践中,李万飞获得13项发明专利,实现了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赢。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延长石油集团每年固定支持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0万元,设立优秀博士生奖学金和实习基金等,双方每年互派科技人员交流学习,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青年骨干人才。陕煤集团加快落实“五年万人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今年累计招录院校毕业生3700多人。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陕西省深入实施国企国资改革攻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支持企业健全完善以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主要标准的高技能人才选拔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职工凭技能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防止高技能人才流失;用好省属国有企业人才专项资金,强化企业内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机制,切实做好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积极吸引国内外同行业高端人才到企业任职兼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